close
喜歡玩具是孩子的天性。一歲以內的嬰兒對玩具的興趣,只是暫時性的。兩歲以內的孩子,大部分喜歡做大肢體的活動,玩具拿來大多咬一咬、敲一敲就丟掉,玩具的意義還不是很大。兩歲以上的孩子,玩具的堅持度就很強,父母如果不用一點技巧,往往會被孩子控制住。長遠來看絕非孩子之福,為逐步培養孩子成為理性的玩具消費者,家長可視孩子年齡的不同,而採用下述不同的策略。
- 對兩歲的孩子而言,看到玩具而不能擁有是很痛苦的,故父母要儘量少帶孩子經過玩具店。實在避免不了時,也應善盡教導之責,想辦法塘塞過去,例如類似的玩具家裡已有了,或是爸媽沒帶錢不能買等理由,實在柪不過時才滿足他。有時硬把孩子抱開,讓他哭一場,發洩一下失落感,也是可行的方法。此一方法並不會嚴重損傷孩子的心理,也不會留下後遺症,請家長们放心。
- 至於三歲的孩子,由於智慧愈來愈高,活動的範圍也更廣,會經常主動要求爸媽帶他去買玩具,而且往往買一件還不能滿足他。因此爸媽最好在出門前先跟孩子講好條件,只能買一件玩具,不能把所有喜歡的都買回家。而到了玩具店,協助孩子在適合他玩的兩件玩具中選一件。倘若到時孩子又要耍脾氣柪時,也要跟孩子作一番拉鋸戰,不可讓孩子覺得爸媽是可以予取予求的,並講明下不為例,為下次奠定好基礎,而非開一個惡例。
- 有的孩子每天出門散步,都一定要買一件玩具,否則賴在店門口不願離開。最好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。家人的態度及行動也要一致,否則孩子很快就會纏住家中那位心最軟、最沒原則的人,而讓其他人的努力都付諸東流。
- 三歲半的孩子懂得一些行為規範,但卻不見得能經常遵循。此時可用獎懲的方法「如果你表現很好、很乖,就買玩具給你。」、「你表現得太差,就不買玩具了」等技巧,一方面用玩具增強孩子努力符合行為規範的動機,另一方面讓孩子了解,要取得玩具就必須付出代價,這也是讓孩子心智成熟的必修課。
- 四歲的孩子已經有一些金錢概念,買玩具前應先告訴他,只能買一定金額以內的玩具,否則我们付不起,讓孩子建立用錢要有節制的習慣。
- 玩具更重要的是它的教育功能。所以要讓孩子學習與父母一起挑選能動腦、動手的玩具,做個理性的消費者。
再提重要的一點,要讓孩子劃分清楚自己的東西與別人的東西之界限,不得任意佔有,這將是孩子極為寶貴的資產。
諺云:「水可以載舟,也可以覆舟。」所以賢能的家長們,一定要把孩子對玩具的慾望,導之於刺激孩子的學習,千萬不要濫用玩具,使孩子將來變成慾望的奴隸,以致抱憾終身。 [整理自---兒童情緒障礙與情緒管理]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