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交由他人終日抱著、哭鬧就塞奶嘴,其所帶來的後果,除使父母錯失吸收育兒知識及經驗外,更嚴重的是,這類小孩也被剝奪了爬行、摸索、觀察環境的機會。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,會有很深遠的影響。
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嬰兒,可發現有的嬰兒健壯、有力,有的卻是痴肥、遲鈍。其重要差別,就在於嬰兒有無機會做適度的運動。對嬰兒來說,爬行是最好的運動。一個有活力、有思想的嬰兒,並不喜歡成天被大人抱著,有時候他喜歡自己隨心所欲地探索環境,找尋新奇的東西來認識,或是自己設法,去取得想要的東西,以滿足自己的欲望。
所以,大人不宜成天抱著孩子,因為這只是在鼓勵孩子依賴大人。要讓嬰兒多在地板上蠕動、匍匐、爬行,鍛鍊其頸部、肩部、手腕、手指、腹部、背部、髖部、膝部及腳踝等處之肌肉。把這些基礎打好了,孩子水渠成地會走路,也一定走得更穩健,將來學習複雜的動作技巧時,也能反應靈敏、應付自如。
雖然,根據進化論,人腦先天有會走路的程式,所以在一歲左右時,大部分的孩子都會走路。但是如果上述基礎未建立好,則可能發生令大人產生遺憾及挫折感。
爬行除了提供上述對體能的鍛鍊外,由於爬行時雙手著地,跟地面有緊密的接觸,還能給孩子大量的觸覺刺激。當孩子看到新奇的東西,用手將它放入口中,用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去感知、認識它,再吐出來用手去把玩,用手的觸覺細胞去感知、認識它;同時也用雙眼去觀察它在各種角度的色澤、形狀等。
另外,當孩子到處爬的時候,無論是往高處攀爬,或是往桌、椅底下鑽爬,他都要用眼睛去觀察四周的環境。如果沒有觀察仔細,就要遭受撞到頭,或腳踏空等等危險的情況。如此也反覆在訓練孩子在行動時,要瞻前顧後,培養出敏銳的視知覺判斷能力。
在此身為保姆多年經驗的我,給大人们一個忠告、提醒,當孩子專注於行動時,大人必須「禁言而緊跟在旁」尤其是他正處於爬高時,以免他一時分心而踩空。而當他不慎摔下或跌倒時,大人第一動作是接住他亦或扶起他,切忌!先來一聲尖叫,孩子可能無事卻反而被你那一聲驚嚇到。
孩子有時也挺可愛的,你可稍加留意一下,會發現到,孩子跌倒時他的第一動作是先看看有人看到嗎?若是沒人看到,他就拍拍「沒事,繼續玩」;但,有人看到又是對他呵護備至的,這時就大不同了,可能他就開始大哭,而且越哄哭的越兇。這就轉變成大人的EQ考驗題了。